1.对于能够拉动内需的市场服务行业,给予哪些优惠政策,急急急!!!悬赏100!!!!
2.苏州运博会苏州运动会
3.天津发布启动促进消费恢复提振若干措施意见公告
国家提振消费20条措施如下:
1、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着力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促进汽车更新消费,鼓励以旧换新,不得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实施歧视性政策。
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改善人员密集场所和景区停车条件,推进车位共享利用。
2、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有效满足居民出行充换电需求。
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并执行居民电价,研究对充电基础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3、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4、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
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加强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超、虚拟现实、柔性显示等新技术,推进供给端技术创新和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5、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广透明厨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6、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制度,鼓励错峰休、弹性作息,促进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
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支持不同区域景区合作推行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引导博物馆、文化馆、游乐园等延长开放时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
7、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加快审批等工作进度,持续投放优秀**作品和文艺演出。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
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增加受众面广的线下线上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加强体育公园建设,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
遴选确定新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鼓励各地加大对商品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购物节、民俗节、品牌展、特色市集等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会展消费。开展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促进品牌消费。
8、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优质医疗下沉,共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等医疗联合体,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康养疗养等服务和产品,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积极扩大普惠型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消费提质增效。
9、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贴息。
10、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推动电商平台和企业丰富面向农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
支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站点建设改造,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推行集约化配送,鼓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有条件的乡村布设智能快件箱,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11、推动特色产品进城。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引导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开设专馆专区专柜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品顺畅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消费能力。
1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提升乡村文旅设施效能。推动实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培育发布一批等级旅游民宿,打造一批品质民宿。
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营、汽车旅馆等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
13、壮大数字消费。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提升网上购物节质量水平。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
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加强移动支付等安全监管。升级信息消费,促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高质量举办信息消费系列特色活动。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推动创新突破,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服务标准。
14、推广绿色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鼓励先行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5、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商业体系,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智慧商圈,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消费载体。
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托育、餐饮、家政、零售、快递、健身、美发、维修、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16、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强化存量片区改造与支持消费新场景发展的硬件功能衔接。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动重点商贸街巷改造升级。稳步推动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
17、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实施消费促进专项投资政策,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关键生产线改造升级,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支持各地保障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允许企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地结构和性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文明城市规范要求和所在地临时建设、规划管理相关规定,在建设用地上搭建临时简易建筑,拓展消费新场景。
18、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
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19、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依法打击冒伪劣行为。
持续推动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放心工厂,加快形成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20、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消费动态大数据监测平台系统,开展消费前瞻指数研究和编制。
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清理制约消费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
提振消费的好处:
1、促进经济增长: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增加消费支出,可以刺激企业生产和销售,提升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活力。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
2、扩大就业机会:消费的增加会带来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和雇佣,这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消费的增加会激发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可能会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4、增加税收收入:通过提振消费,可以增加税收收入。税收收入的增加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支持社会等,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5、促进社会稳定和改善:消费的增加对社会稳定和改善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可以降低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社会和谐稳定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对于能够拉动内需的市场服务行业,给予哪些优惠政策,急急急!!!悬赏100!!!!
(十一)强化旅游引领带动。发挥旅游规划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规划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修订完善《栾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详细规划,构建覆盖全县域、全行业并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要按照旅游标准,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加快旅游与工业、农业、城建、商贸、文化、体育等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十二)着力提升景区品位。强化景区先导作用,全力打造精品景区,不断增强栾川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老君山景区要深度挖掘老子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体验项目;鸡冠洞景区要做好溶洞景观保护,开辟夜游项目,谋划建设旅游综合体;重渡沟景区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争创国家5A级景区;伏牛山滑雪度乐园要实现由冬季游向四季游的转变,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区;龙峪湾景区要发挥优势,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养子沟景区要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养生、养老基地;抱犊寨景区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培育丰富旅游消费点;马尔代夫港湾要加期工程建设,丰富完善水上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项目;倒回沟、九龙山温泉、伊河源峡谷漂流、红豆杉景区、蝴蝶谷、金牛湖等景区要加快开发进度,丰富旅游产品。
(十三)打造特色旅游城镇。城镇建设要强化旅游引领、游客至上理念。旅游县城建设要按照新中式建筑风格加快东部新区大开发和旧城旧村改造,积极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和道路提升,逐步实施山体、水面、河道、街道、楼宇美化亮化,建设一批文化雕塑和城市园林小品,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旅游产业集聚区要统筹推进主要功能板块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提速、招商引资增效、产业集群培育,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要融入旅游元素,围绕生态景观廊道,加快豫西新民居改造,打造独具特色的豫西风情村镇。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发展养生养老基地、“第二居所”等旅游地产。
(十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实践“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发展模式。坚持差异化发展,实现“一乡镇一品”,打造一批以休闲度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度区。潭头镇要抓紧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加快九龙山温泉度区开发进度,建设本草堂中药产业园,开发黄金工业游。三川镇要以抱犊寨景区为基点,协调推进大红川观光园、姚湾彩叶林基地建设。叫河镇要围绕倒回沟景区,在道路沿线建设桃菊间作观光园和珍稀苗木观光园,发展高山休闲度游。陶湾镇要围绕伊河源度区和高山漂流项目,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石庙镇要围绕伏牛山滑雪度乐园,打造七姑沟旅游产业集聚板块。庙子镇要围绕龙峪湾景区,做好洪洛河沿线环境提升,打造好玫瑰、蓝莓、月季庄园。合峪镇要依托柳坪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农业观光、摘游。赤土店镇要重点发展油菜花庄园,打造摄影写生基地。重渡沟管委会要重点做好农家宾馆升级改造、旅游咨询中心和大清沟旅游综合体建设。栾川乡、城关镇要发挥区位优势,做好旅游综合体招商,发展商务餐饮、特色街区、风情小镇、旅游地产项目。白土、狮子庙、秋扒3个乡镇要在道路沿线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特色养殖业,做大柿子醋饮品、荷花石、藤编、连翘等旅游商品产业。冷水镇、赤土店镇要依托钼矿、选、冶,发展特色工业游。
(十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引入市场机制,办好老君山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消夏避暑节、金秋红叶节等节会活动,提升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的规模和水平,打造中部地区知名会展品牌,带动栾川会展旅游发展。举办全国帐篷节、象棋大赛、全国山地运动会、高山滑雪公开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原会议中心,鼓励举办新年音乐会、演唱会、摄影大赛、乡村音乐会等商业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旅游宣传、招商引资、产品销售、经贸交流、文化展示等互促发展,不断提高会展经济的综合效益。
(十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在持续推进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吃、住、行、购、娱”等旅游要素。
开发特色餐饮。挖掘创新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小吃品牌。突出绿色、生态,开发以山珍为主的地方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和养生药膳,丰富餐饮种类。制定和推行栾川农家宴标准,提升农家宴的品位和品牌知名度。坚持举办小吃大赛,推出精品菜肴,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完善提升旅游餐饮场所服务设施。在县城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在乡村培育和发展以特色农家菜肴为主的农家院、农家庄园、美食街。
提升接待能力。按照“高端求突破,中端扩规模,低端抓提升”的思路,编制县城酒店业规划,在县城、景区周边发展一批品牌酒店、主题酒店、快捷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舍等,形成门类齐全、层级合理的接待体系。建立全县农家宾馆联动营销和准入机制,制定农家宾馆扶持政策,鼓励农家宾馆主题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扎实推动农家宾馆改造提升和创星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农庄和田园乡村酒店。
完善交通体系。创造条件,力争武西高速栾川段尽早开工,做好栾川至卢氏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实施县城及景区停车场扩容工程,满足自驾游游客需要。开通县城至主要景区和景区之间旅游专线公交,构建畅通便捷的县域旅游交通体系。在县城和主要景区、乡镇之间规划建设自行车绿道,开展自行车骑游项目。
发展旅游商品。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提升旅游商品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义乌旅游商品企业合作,提高旅游商品研发水平。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企业,依托农副土特产、水晶、黄金、观赏石(黄蜡玉、河洛玉、伊源玉、荷花石)等,开发更多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鼓励旅游商品企业争创省优、国优品牌。依托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搭建中原旅游商品交流,做大做强旅游商品产业。
丰富文化。各景区要积极发展符合自身文化内涵的文化和演艺项目。鼓励成立专业演艺公司,投资建设广场舞台,做优广场文化活动。聘请专业人士策划,打造一台具有栾川特色的大型演艺节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酒吧、茶吧、歌厅、足浴等文化休闲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加快凤凰天街、凤凰广场建设,打造旅游商贸综合性街区。规划建设休闲酒吧专业街,丰富旅游夜生活。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动漫产业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有效扩大旅游消费。
(十七)提高宣传营销效果。完善栾川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加大在主流电视媒体、户外媒体、平面媒体的品牌宣传力度,在县城区增设公益性广告,在洛栾高速、武西高速等公路沿线投放大型户外广告牌,营造“全景栾川”的浓厚氛围。整合景区营销,执行旅游通票、联票、分时段免票等政策。制定旅游大巴团、旅行社等奖励政策。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网络宣传营销,拍摄旅游形象片、微**、微电视宣传片,创作栾川旅游主题曲。动员党政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各方力量,大力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
(十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全县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开展“绿色饭店”和“森林人家”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强化林业生态基础。加强主要河流和水源区水质监测保护。核定旅游景区游客可承载容量,促进旅游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优化林下养殖业结构,发展与旅游观光、餐饮相配套的特色养殖。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实现绿色发展;提高矿山、尾矿库生态恢复标准,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家园、美丽乡村”行动,努力建设设施完善、环境良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十九)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在潭头、合峪、庙子、栾川乡、城关镇、石庙等乡镇及重渡沟管委会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完成县城及主要景区星级公厕升级改造,开放沿街单位厕所;完善县域交通主干道、城区主街道的旅游交通标识、信息版面,对县城广场、游园及市政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全县治安岗亭旅游咨询服务。推进智慧旅游和数字栾川建设,提供多终端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全景栾川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旅游普查,落实旅游月报、年报制度,为全景栾川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苏州运博会苏州运动会
一、积极发挥投资对拉动内需的作用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对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已经确定的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不断扩大项目有效投入,加快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功能设施、环境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顺应一站式消费的趋势,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特别是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快推动新街口、鼓楼、湖南路传统商圈功能业态提升,着力完善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下关滨江、仙林、江宁科技城等新城区商贸流通设施和功能配置。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城市快速通道、地铁、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营造有利于提升消费的良好交通环境。引导和鼓励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使用地产建筑材料,直接促进本地内需提升。(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住建委)
(二)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促进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我市各类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各类新兴产业企业产品的运用,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着力扩大在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各类新型装备方面的内部需求。抓紧实施屋顶太阳能、LED照明等新兴产业示范应用项目,制定新兴产业产品首购首用,拉动新兴产业发展。(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城市管理局)
(三)加快推进消费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打造一批现代化商业服务设施,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建设特色街区,发展一批24小时服务设施,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金鹰天地广场、常发国际广场、金基精品街等一批重大商贸类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的消费热点区域。(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旅游园林局、市规划局、相关区)
二、促进房地产消费
(四)改善和优化行业引导,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认真执行国家在住房和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在继续做好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实施中低价商品房,增加市场商品房供应量,加大城中村、危旧住房改造力度,切实稳定住房价格。鼓励房地产开发多元化发展,积极发挥多元化地产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载体平台作用,依托功能板块、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人才特区建设,组合现有政策,创新促进举措,拓展科技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物流地产、旅游休闲地产等的全方位发展。提升产业科技水平,鼓励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通过发展康居示范工程、住宅性能认定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型建筑,提升住房消费品质水平。(责任单位:市住建委)
(五)加快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保障模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和分配,确保保障对象按期入住。适时出台我市公共租赁住房供应管理实施细则及差别化分类租金标准。(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物价局)
(六)加大公积金政策对首次购房和保障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低收入户、住房困难群众安居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南京列入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年底前发放10—20亿元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对住房公积金缴存者首次购房家庭给予公积金支持。积极支持人才住房消费,入选“321” 的人才,正常缴纳公积金的可优先享受公积金;首次购买自住商品住房,视同南京户籍,并可按五年内个人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购房补贴。(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人社局、市科委、市地税局、市财政局)
(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住房消费统筹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美好乡村建设,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和乡村环境整体提升,带动农村住房消费发展。(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农工委、市国土局)
三、大力促进汽车消费
(八)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积极做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加大黄标车淘汰和国Ⅳ标准汽油推广力度,鼓励更新购买节能汽车,对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予以补贴。加快公交、出租车新能源车辆更新,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地产汽车产品,至2014年发展新能源公交汽车1000辆,其中50%为纯电动汽车,并给予一定财政资金补贴。至2014年,分年度更新、发展出租汽车1500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城建集团)
(九)改善汽车消费环境。规范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为,提升汽车维修、装饰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降低买车信贷门槛,有效解决经销商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培育二手车市场,降低评估费用,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交通管理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减少汽车拥堵现象。加大停车位建设和配套,保证汽车出行便捷。(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金融办)
四、大力促进旅游休闲消费
(十)加大招徕旅游客源力度。整合旅游,打造大旅游板块,提升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水平,大力吸引境外游客来宁旅游。南京地区旅行社接待境外来宁过夜游客按3元/人天实行奖励;南京地区旅行社接待国内来宁过夜游客按0.5元/人天实行奖励。鼓励开展包机、专列、游轮来宁旅游业务。对组织外地游客来宁并在南京住宿一晚以上的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轮,按抵达架(列、航)次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国际品牌酒店落户,扩大商务客源市场。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按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旅游园林局、市财政局)
(十一)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策划办好南京乡村旅游节、横溪西瓜节、高淳螃蟹节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节庆,加大市场营销,拉动城乡消费。积极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继续推进省级乡村旅游区(点)、自驾游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旅馆建设,精心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完善乡村特色旅游专线,延伸城市旅游线路,促进城乡互动。(责任单位:市旅游园林局、市农委)
(十二)培育南京旅游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推进中山陵—玄武湖中央公园建设,加快汤山温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区的步伐,打造长江路、夫子庙、老城南等一批特色旅游街区。大力开发大学教育旅游点和工业旅游点。举办南京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推出一批拳头旅游产品,增强南京的旅游吸引力。培育南京夜间旅游市场,除夜游秦淮以外,打造夜游玄武湖等项目。研发具有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带动地产品消费。(责任单位:市旅游园林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规划局、有关区)
五、大力促进文化体育消费
(十三)着力扩大群众文化体育消费。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文化建设“1+5+1”文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打造高端的文化体育品牌,引进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育中介机构,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健康益智的文化产品。拓展公益文化场所衍生产品的研发,扩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和消费。营造文化消费氛围,培育多层次、多元化消费群体,增强群众文化消费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消费。充分发挥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功能,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取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整合体育场馆,构建体育消费网络,积极推行体育消费一卡通,鼓励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市场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
(十四)塑造文化精品繁荣演出市场。扶持优秀文化演出,大力支持开展群众性演出活动。创作编排一批深受群众喜欢的优秀文艺作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积极引进中外优秀剧节目,精心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南京国际音乐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南京舞台演出文化消费层次。(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文化集团)
(十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数字服务业等文化创意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强、产业成长性好的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出版印刷业、文化休闲与文化旅游、广告与会展、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提档升级,增加文化创意科技含量,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六、大力促进教育消费
(十六)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除国家有明令禁止的办学情况外,接受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办学申请,依法审批。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已有的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品牌教育培训机构的评选,鼓励教育机构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十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师资、设备及技能鉴定所等对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重点加大符合南京地方经济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扩大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学校数和招生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十八)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积极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接受境外人员的子女在南京就学,扩大市属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支持普通高中引进国际课程,促进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南京高校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通过“3+1”、“2+2”、“4+1”、“2+3”等模式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鼓励在宁高校扩大境外留学生培养规模,特别是扩大港澳台留学生规模,并鼓励其在南京就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七、大力促进健康消费
(十九)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鼓励举办外资或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有一定规模、有特色、满足群众特殊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精神医疗机构,在用地、建设、医保等方面给予扶持。(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
(二十)积极发展特需服务,构建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包括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积极开展保健医疗、康复医疗、涉外特需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各类特色医疗服务,构建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养老、医疗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物价局)
八、大力促进会展消费
(二十一)加大对品牌展会、国际性展会的扶持。对展会规模折合国际标准摊位300个以上的展会,分层次增加展位补贴,吸引大型、特大型展会在南京举办。加大对会议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会议产业的发展,放大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会展办、市财政局)
(二十二)改进会展业税收征收政策。对会展组办企业实施营业税差额征收办法,按扣减代参展单位支付的场租费、展台搭建费、广告费和参展者的食宿费后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会展场馆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经市批准给予减征或者免征。(责任单位:市会展办、市地税局)
(二十三)加大南京会展推介引进力度。在内陆和境外城市,组织开展南京专题宣传推广活动。加强与国际会展业的交流合作,扩大南京会展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准,营造宽松会展环境,增强吸引和争办国内外大型、特大型展会的主动权,增强南京在国内会展城市的竞争活力。(责任单位:市会展办)
九、大力促进节日和新型方式消费
(二十四)打造节日消费等热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商机,以新品上市、换季清仓和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商品促销让利活动,保持消费旺势,做到“无节造节、有节造市”。积极研究促进食品、餐饮、百货、文化等消费热点的相关措施,拉动城乡消费。延长夏季夜间营业时间。开展餐饮整治行动,全面提升餐饮行业整体水平,促进餐饮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继续挖掘培育“民国大菜”和“秦淮小吃”两个餐饮品牌,举办好“中国·南京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拉动餐饮消费。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新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二十五)认真落实职工带薪休等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好职工带薪休等制度,充分保障职工的休息休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实行“朝九晚五”和错时上下班工作制度,使群众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健身、保健等体验消费。(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二十六)减少节日车辆出行费用。节日期间,对市属权限的车辆通行费(公路、桥梁、隧道)、部分购物街区和旅游景区停车费免收或降低收费标准,对所减免的车辆通行费给予财政补助,吸引更多人群观光旅游和消费。(责任单位: 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园林局、交通集团)
(二十七)推进银联卡刷卡消费。加大商业信贷力度,鼓励银行开展大件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进一步加强银商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引导经营者用结算,方便消费者使用支付,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责任单位: 市金融办、人行南京营管部)
(二十八)营造和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服务业新业态,积极研究制订配套的税收服务举措,吸引同类企业到我市集聚发展。推进信用信息应用,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善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环境。完善和建立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规范管理,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选择业绩好、信誉高、有前景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在全市培育10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对发展快贡献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促进南京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
十、大力促进节能节水环保绿色消费
(二十九)完善推进节能产品发展相关政策。积极落实院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对本地企业产品市里再给予一定的补贴。启动对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的补贴,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村家用电器消费。(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三十)拓展本市生产的节能产品市场。编制《南京市节能节水产品(设备)目录》,对于大量用节能节电节水产品(设备)的企业,予以一定资金奖励。对我市节能消费重点产品和《南京市节能节水产品(设备)目录》产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天津发布启动促进消费恢复提振若干措施意见公告
2021苏州运博会(时间+活动+参展品牌+展位图
时间:9月22日至25日
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门票:
预约方式:在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预约
预约入口:点击预约
预约流程:→点击查看(预约图解
参展品牌:
主题展览:
1、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
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按大运河流经线路图进行整体布展,将运河沿线8个省市及上海市、拉萨、伊犁、克州等友好城市和对口援建城市分布在“运河”两岸,以运河节点城市为单位,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古镇古村落、遗迹遗址等文旅,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精品。城市之间一脉相连的运河情谊,济济一堂、生生不息。
2、运河非遗展
此次运河非遗展以《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以“走进非遗,感悟生活”为主题,以“园林”的建造特色为灵感,结合迂回曲折的建筑特性,移步易景的园林空间特点,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充分融入展陈布局,打造“大景区”——非遗大观园。
3、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
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共设置五大展区,分别为休闲度、文旅景区、特色演艺、旅游装备、旅游产品及线路销售区。
4、“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
“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聚焦“一带一路”倡议,邀请参展国家31个,设置21个展位,均由使领馆和旅游局组织参展,层次高、规格高,参展的展品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让大家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各国的风土人情。
5、运河美食展
运河美食展以“寻味运河,共享美好”为主题,通过大运河沿线城市美食文化的图文、实物展示,烹饪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老字号美食美点、网红小吃、下午茶等餐饮服务的分区展销,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美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绿色之美”“传承之美”,让观众在“烟火味”中感受文化、抚慰心灵。
6、运河文创产业展暨第十届苏州创博会
展览以“设计引领·数字赋能”为主题,邀集来自全国的300余位设计师、50余个原创设计品牌、超过1000余件套创新设计作品惊艳亮相。
亮点活动:
1、行运夜姑苏
时间:9月22日晚
从觅渡桥乘船前行,到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盘门,沿途欣赏水陆联动、灯光投影的实景演出《水韵江南》,彰显千年姑苏独具风韵的运河文化。
到盘门古城后,体验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开城秀”,并通过活态展示非遗项目,让人们感受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2、开幕仪式:
时间:9月22日晚
地点: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行运夜姑苏之后,在交响组歌《大运河》主题演出前,举行简短的开幕仪式。
3、主题演出:
时间:9月22日晚、9月24日晚
一场是交响组歌《大运河》演出。时间安排在9月22日晚,时长约1个小时,地点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一场是舞剧《河》演出。时间安排在9月24日晚,时长约1个半小时,地点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4、展览展示:
时间:9月23日至25日
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主要安排6个主题展览,包括:
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非遗展、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运河美食展、运河文创产业展暨第十届苏州创博会。
5、主题论坛:
一场是“汇运河·投文旅”——大运河文旅产融合作论坛。时间安排在9月23日下午,地点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一场是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时间安排在9月24日上午,地点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6、互动联动:
主要有7个方面活动:国际友人“水韵江苏_运河行”、2021运河主题体育赛事、“运河家乡美”短大赛暨创作分享会、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运河美食月活动、运河主题系列艺术展、其他配套活动。
截至目前,除一些国家驻华机构和企业确认参展外,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有33座城市、570多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应邀参展参会,上海及江苏省对口支援的西藏拉萨市、新疆伊犁州和克州也应邀参展。
各主题展方面,国内有37个城市参加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53个非遗项目参加运河非遗展,122家文旅企业参加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150余家单位参加运河美食展,300多家文旅企业参加运河文化产业展。
交通指南:
活动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688号
怎么去?
1、乘坐飞机
高铁20分钟直达上海
城市周边6个机场,机场大巴每40分钟一班。
2、高铁
苏州——上海:20分钟
高铁苏州——南京:1.5小时
高铁苏州——杭州:2小时
高铁苏州——北京:5小时高铁
3、地铁
地铁一号线文化博览中心3号口,直达场馆。
4、停车场
场馆周边停车位合计约3000个。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停车场实行4小时免费、超过4小时每半小时收费5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每车每天单次最高收费100元。
可收取现金、支持支付宝、微信或刷卡收费。
8月4日,为落实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有关要求,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在认真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天津市关于促进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就汽车消费、家电消费、住房家居消费、文旅体消费、夜间消费、农村消费、会展消费、新型消费及优化消费环境等九大板块,提出了20点针对性措施意见,以致力于大力促进消费恢复和潜力释放,提振我市的消费信心。
以下为天津市关于促进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详细内容: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等文件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契机,大力促进消费恢复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信心,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鼓励汽车消费
1.增加个人专项摇号指标。定向投放2万个个人普通车增量指标,通过专项摇号活动,面向仍在摇号且已累计参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签”申请人进行配置,中签者须在我市购置新车。(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对个人购买新能源车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中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充电设施奖补资金,加大对小区公共充电桩等领域支持力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出租汽车(巡游车、网约车)、公交、环卫、城市物流配送(接入城配平台)等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探索氢能交通领域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在我市大型钢铁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网路货运平台企业等领域推广应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3.搞活二手车市场。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接入线上,扩大线上交易规模。鼓励新车销售企业开展二手车经销业务,发挥企业品牌优势,推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二手车。落实国家部署,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取消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家电消费
4.强化家电消费扶持。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专项资金,针对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等县域六区,对改造提升家电销售网络、仓储配送中心、售后维修和家电回收等服务网点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区对消费者购置节能、智能型家电产品给予适当支持,引导消费者更新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电冰箱、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5.鼓励开展家电促销活动。积极举办“惠民补贴消费月”“家电购物节”“暖心家装节”等活动,鼓励大型商场、家电生产企业、电商平台等企业以打折、补贴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和电子消费产品促销。(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扩大住房家居消费
6.稳定住房消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分区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个人购房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下调住房利率,降低住房商业首付比例,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型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7.扩大家居消费。鼓励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房地产暨家装展示交易会,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卖房加赠家装、家具、家电等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拓展文旅体消费
8.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优化我市在河、海、港、洋楼以及海鲜美食、跨境电商等方面优势,拓展海河游、乡村游、非遗游等,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多种业态,精心设计亲海体验、休闲露营、洋楼打卡、乡村休闲、酷享悦动、舌尖食趣等一批主题旅游消费路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委、各区人民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文旅市场线上线下合作。加强与大型网络直播平台合作,开展天津文旅产品的直播带货活动,促销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品。高水平开展“你好天津”系列直播活动,做好“天津有礼”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打造“天津有礼”礼盒套装。引导品牌主体创新开展旅游商品线上营销,支持开办电子商务平台旗舰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充分利用东疆港水域,发挥船艇运动协会作用,打造东疆港海上运动基地。依托东丽湖优美自然风光,打造东丽湖露营基地。持续开发V1汽车世界,建设集名车展销、驾驶体验、赛车驾训、专业汽车赛事等于一体的汽车产业特色项目。加大对蓟州民宿等特色消费场所的宣传推介,举办五大道咖啡节、东丽湖文化旅游体育节等品牌活动。(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有关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繁荣夜间消费
11.打响“夜津城”品牌。打造“夜购津货”“夜品津味”“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嗨津城”“夜读津城”六张名片,引导全市重点商场、商业街、夜市、文旅、餐饮等商户推出形式多样的夜间优惠折扣、新品发布、灯光秀、艺术品鉴赏等活动。支持各区举办夜市、啤酒节、美食节、音乐节等夜间促消费活动。(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丰富夜间活动内涵。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以及旅游景区等场所延长开放时间,开设夜间艺术讲座、沙龙、分享会、游园会等。鼓励海河游船在周末和节日延长营业时间。发布《天津深夜食堂地图(3.0版)》,建立深夜食堂联盟,打造最美“夜津城”好去处、最美夜购门店、最美夜逛商圈。(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激活农村消费
13.加快开展消费品下乡。组织日用消费品、家电、家居、汽车等企业举办“品质消费农村行”活动,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引导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流动售货车送货下乡等形式,为农村居民提供食品、日用品、小家电、农资等各类商品。(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推进农产品进城。引导电商平台加大“津农精品”销力度,推进“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组织更多品牌农业企业通过参加全国综合性展会、举办地方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打造“津品出津”品牌。(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委、有关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做强会展消费
15.安全有序恢复展会活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有序恢复举办会议、展览、展销等活动,助力消费市场恢复。(市商务局、有关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展销联动。加快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展会项目,按照展览面积,对展览主办单位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吸引展会向天津集聚。利用自行车、家具、食品等消费品展会打响天津消费品产品知名度,提振消费信心。高水平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等展会,提升影响力。(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有关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培育新型消费
17.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互联网 ”旅游、养老、家政、体育、健康、托育等消费新业态。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引导餐饮、商超、菜市场、药店等拓展线上渠道,打造“云上商店”、“云上街区”。引导实体商家利用达人探店、博主种草、用户点评等方式吸引线上客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居民社区布局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等智慧门店。(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优化消费环境
18.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打响海河国际消费季品牌,实行“一区一主题”、“一业一方案”,构建“周周有精彩、月月有新意”的丰富场景。开展“津乐购”消费券发放活动,强化市区联动、政银联手、区域协同,围绕百货、家电、汽车、餐饮等商品开展打折促销。用好寒暑及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点节日,鼓励开展周末周边、母婴亲子、餐饮美食、民俗集市、夜间消费、文博文创、新品首发首秀等各种形式消费促进活动,支持各类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举办店庆、周年庆、网购节等优惠促销。深入开展振兴老字号行动,支持消费品老字号建设旗舰店、体验店,鼓励老字号打造“天津礼物”品牌,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人民按职责分工负责)
19.优化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大宗消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支持新型业态发展。推广“商圈融资”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延期还本付息,向零售、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发放,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充分发挥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加强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推广“渤银E贷—海河贷”,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0.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严格落实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机制和赔偿先付制度。加强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建立消费维权绿色通道,降低消费维权成本,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强化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管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文件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本措施中有明确施行期限或其他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来源: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消费处